习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上曾言:“在中国,冰雪运动不进山海关。如果冰雪项目能在关内推广,预计可以带动两亿人参与,由此点燃中国冰雪运动的火炬。”

由此可见,习总书记对于我们国家冰雪运动的发展满怀期待。2022年2月4日立春,一座古城,一个新都,一个冬夜,一次盛典,24届冬奥会在“鸟巢”开幕。冬奥会开幕式,萌萌的虎头帽、大大的中国节,从容地向世界展示富强的中国。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的开幕式入口,“燕山雪花大如席”的火炬平台,美轮美奂的24节气,每一帧画面都饱含着中国韵味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完美融合,彰显着东方大国的文化自信。


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,到2015年的国际奥委会揭晓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,从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中国向世界发出邀约,再到2022年“中国做好了准备”……在习总书记的亲自关心推动下,2022年冬奥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。


作家史铁生在《我的梦想》中写道:“他知道奥林匹克斯山上的神火为何而燃烧,那不是为了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战败,而是为了有机会向诸神炫耀人类的不屈。”从古至今,奥林匹克运动的意义就远不止是在那一顶桂冠,拼搏的姿态就已足够动人。
北京冬奥会上,我们看见初出茅庐的小将一鸣惊人、屡次出征的老将终于圆梦,也看见失误的不甘、惜败的遗憾与辜负的伤感。但无论结果如何,在残酷的竞技场上,每一个竭尽全力、勇于挑战的运动员都值得我们尊重。他们的参与,展现了人类在困境面前不屈不挠的意志,让每个观众震撼于勇气与信念的力量。



中国选手金博洋突破了长期的低谷状态,在男子单人滑项目上获得了个人赛季最佳成绩,虽无缘领奖台,他的浴火重生也激动人心;花样滑冰赛场上,俄罗斯选手特鲁索娃勇敢采用5个四周跳,虽遗憾摘银,但也以顶尖难度在女单项目的历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印记。日本选手羽生结弦已是两届冬奥的男单冠军,但他仍继续向被称为人类极限的阿克塞尔四周跳发起挑战,在冠军和梦想之间,他坚定的选择了自己的梦想。


空中技巧项目中,贾宗洋这位“四朝元老”曾因双腿植入22颗钢钉被称为“钢铁侠”,尽管他最终抱憾而归,但饱受伤病困扰的他能够坚持到北京的决赛场上,已经值得我们肃然起敬;在速度滑冰女子3000米决赛中,曾参加过8届冬奥、年近50的德国老将克劳迪娅•佩希施泰因虽成绩“垫底”、还目睹后来者打破自己的纪录,却笑对得失,因为她的坚守本身就是一种胜利。


每一次拼搏,都将丰富宝贵的人生经验;每一份努力都是在为更精彩的人生蓄力,这是冬奥会的启示,也是成长梦想的关键。老将们用实际行动向世人展示—我们一样优秀,我们仍然在战斗,没有人可以轻易打败我们,包括时光岁月;小将们用真正实力向世人证明—我们可以担起运动的未来,我们终将成功。

梦想没有终点,奋斗永无止境。“更高,更快,更强”的精神,必将激励着更多的运动员在未来创造更多的奇迹。
图片源于网络